开国中将王辉球回忆1950年1月16军接管贵州政权支援西南解放
来源:米乐体育app官方版下载 发布时间:2025-10-17 10:36:59
1949年10月,二野前委在下达进军西南任务时,确定第5兵团负责经营贵州。赣东北区各级党政机构亦抽调干部随军人黔,一起担负这一任务。前委还确定杨勇司令员任人民政府主席,政委任省委书记。杨、苏首长在向部队传达前委的批示时强调:进入贵州后,要迅速把贵州地方工作搞起来,为主力入川、人滇作战提供物资支援。这是一项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大事,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兵团党委专门发了文件,指出:‘我兵团在解放贵州后,就要立即担负起贵州地方工作的任务。随着西南地区战争的逐步减少.地方工作将逐步成为我军的头等任务。对此,各级主要领导应及早做好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文件规定16军、17军要各抽调配备两个专区、10个县、60个区的全套干部(共800名),准备转业地方。鉴于]16军、18军将入川作战,贵州地方接管工作主要由17军和兵团直属队担负。还批示军大第5分校、各军随营学校抓紧招收和培训青年学生,以解决入黔后的干部缺额。
部队进军到湖南湘潭时,杨司令员、苏政委和赣东北区常委的多次研究调配贵州各地、县的领导班子,亲自给准备人黔做地方工作的做动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既打通思想,又解决实际问题。就在这时,杨、苏首长告诉我,军委已任命我为第5兵团政治部主任,要我抵贵阳后就接管工作。杨、苏首长和机关的一些还以很大的精力查阅资料,找贵州籍的和被俘的敌军官谈话,了解贵州情况,同有关商议入黔后地方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部署。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群山叠嶂.}1流纵横,地势险峻,阴天多雨。全省面积17万平方公里,人口1400多万,共79个县、8个专署。贵州是蒋介石统治较严密的一个省。他软硬兼施,陆续吃掉地方势力后,派宪兵司令谷正伦任贵州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委“首都”警察厅长韩文焕为保安副司令。通过长期经营,依靠封建势力,鼓吹把贵州建成为“中央化了的省”。在反动势力的压榨下,贵州的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边沿山区还沿袭着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全省有41个县不通公路,很多人不知汽车为何物,连吃盐、穿衣都很困难,有些甚至以秧被(用稻草编织的被子)御寒。贵州省四分之一的人口为少数民族,他们聚居于边沿高山地区,多受一重民族压迫,更是苦不堪言。
10月13日,二野前委传达主席的批示,要我兵团待广州解放后,即直出贵州,速战贵阳。据此,兵团部队迅速进至湖南邵阳地区隐蔽集结。10月26日,省委和兵团召开了地师干部联席会,明确解放全省后的主要任务是:“摧毁敌政权,建立革命秩序,恢复生产,支援战争”依据下步进军之可能发展,将有大量部队和地方干部在贵州过境保证他们的供应将是我们第一等的任务。因此,进入贵州后,抓紧征借粮草应成为一切工作之中心环节,是我们能否摆脱被动、争取主动的关键,要求各级领导“要有决心、有魄力地保证完成征粮任务”。并当场向各地区分派了征粮任务。
会议根据贵州的实际和我们的力量,确定接管工作采取稳妥方针进行,即对交通沿线和富庶地区全面接管;对有力量可能接管地区相机占领;对边沿地区暂不接管。各地区按此具体分配力量,以确保重点地区工作的迅速开展。会议对执行民族政策和统战政策作了具体实际的要求。在组织上,正式公开宣布了各地区党政军领导的名单。强调各级领导一定要充分估计困难,做好战胜困难的思想准备。要求入黔后一定要面向实际,认真调查研究,努力学习政策,谨慎处理问题,把贵州工作的头开好。
会后,兵团党委向部队发了指示,向部队明确了即将担负的经营贵州的任务,要求部队既要当好战斗队,又要当好工作队。号召大家自觉地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到秋毫无犯,特别要注意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保证贵州人民安居乐业。要求在城市接管中,保证做到财产完整无损,不乱不烂。党委特别指出“胜利属于我们已无疑问,但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会遇到严重的财经困难,对此必须做充分的思想准备。各部队要从今日开始,立即发动节约运动,准备过苦日子。”党委要求所有单位都要开展以“行好军、打好仗,同贵州人民见好面”为内容的立功运动。这些很有预见的指示和号召,在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做好各项临战工作的基础上,16军于11月3日首先由湘黔边界的会同地区发起突击。敌人一触即溃。我前卫部队于4日攻占天柱,随即向三穗进击我同军长尹先炳于5日进入贵州地界。我们虽曾在长征时路过贵州,但此时心情已截然不同。我们兴冲冲地策马登上山顶,放眼眺望,连绵不绝的苍茫群山,一层层的梯田,从山脚排向山腰,泡冬水田犹如错落在山间的镜子,闪闪发光;高山上森林茂密,郁郁葱葱;清澈碧绿的江水绕山流淌。面对这如画的山河,想到贵州各族人民那样勤劳朴实,我们深感贵州虽然贫穷,但潜力很大,并非传说的那么荒凉,热爱贵州的感情油然而生,更加坚定了我们搞好贵州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兵团和省委在入黔后就集中力量筹备贵阳市的接管。根据西南局的指示,在贵阳市建立军事管制委员会,以军管的形式实现新旧交替。军管会由政委任主任,省委副书记陈曾固和17军军长赵健民为副主任,军大第5分校副校长刘星任秘书长。下属单位及负责人是:军事接管部部长石安新;民政接管部部长谢鹤;财政接管部部长边裕昆;建设接管部部长傅家选;文教接管部部长申云甫;公安接管部部长张金波。部以下按业务需要设39个局处。这些机构实际上就是后来省人民政府机关的雏形。各部领导在进军途中就着手选调人员,建立组织。当时,最感困难的是干部短缺。为此,兵团党委决定政治部除留下少数几个坚持工作外,全部投人军管;司令部、后勤部和17军机关尽量挤出力量投入接管。当时,军接管干部总数达792人,其中团以上于部111人。
1月14日夜贵阳解放。在地下党领导下,广大工人、学生、爱国民主人士开展护厂护校斗争。城市设施没遭到大的破坏。50师于15日进入人市区警备。
此时,省委和兵团领导机关进至炉山〔今属凯里市)。杨、苏担心贵阳棍乱,派兵团政治部副主任石安新、组织部长陈云开立即入市,作为全权代表加强领导。同时召集军管会全体干部进行动员,要求大家加快行程,尽快直入贵阳市接管。就在这时,政委通知我立即赴任,并说已决定我参加贵州省委常委、兼任省委宣传部长,要我全力投人接管工作。I1月20日,兵团、省委领导进入贵阳市,22日军管会和贵阳警备司令部(司令员汪乃贵、政治委员胡华居)宣告成立。贵阳市的接管是在军管会的统一领导下有秩序地进行的。根据其他城市接管的经验,军管会制定的军管方针为“从上到下,各按系统,原封不动,接管一致,先接后分,以后改造。.按此要求,各部采取“深人下去,宣传政策,召回人员;接收档案,进行清点;迅速整理,尽快复工”的步骤,经近一个月的紧张工作,将贵阳市区中央的、省属的机关、学校、工厂、仓库、医院等共1114处,员工14601人全部接管过来。我们根据西南局批示,对所接收的人员一律“包下来,养起来,团结改造”:对原来的公营企业仍依企业化原则经营;对接收的职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改造和考察后,择优录用,这就使大多数人吃了定心丸。加之我接管人员廉洁奉公,平易近人,深受群众爱戴,因而接管工作进展顺利,一些藏匿的旧人员也自动归来。学校迅速复课,工厂、市政机关也大部复工。省城贵阳市的接管工作,为全省开了一个好头。
在接管中,整顿治安的任务特别繁重。我们进入贵阳市后,面临的是个情况复杂的烂摊子。在一个只有24万人口的城市里,失业和流浪人口即达1万多,他们中有些人白天行乞,夜晚露宿街头,十分凄惨。敌人撤退时,又将在押的800多名惯偷全部放出。加之市郊的近万名散兵游勇乘机捣乱,严重时一夜即发案40多起。为了打击破坏分子的嚣张气焰,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贵阳市政府和警备司令部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进行整顿。警司将全市划为7个治安区,由兵团司政机关、后勤单位、17军军部、50师师直、148团,149团、兵团警卫团分别负责。各治安区设指挥长,派出部队武装巡逻,登记遣返散兵游勇(一个月就遣返400多人),集训流氓小偷,派战士担任临时交通警察,维护交通秩序。以上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反动分子的气焰,社会治安日趋稳定。
部队入黔后,兵团领导机关及时向各分区派遣了部队,分区的工作随之展开。按照预先的安排,各分区、地委、专署的领导干部相继到职视事。他们是镇远军分区司令员曾宪辉,副司令员张绍武,分区与地委专署于11月11日抵镇远,153团驻该分区。铜仁军分区司令员马宗凯,副政委李树荣,分区与地委专署I1月中旬到铜仁,17军补训团驻该分区。安顺军分区副司令员韩国锦,副政委翁可业,他们与地委、专署在21日抵达安顺。在此之前,49师已在安顺地区展开。遵义军分区司令员李程,兼政委陈璞如,副司令员孙大坤,分区与地委、专署由黄平进人遵义,随分区进驻的有16军随校后兵团又派警卫团两个营进入该区。51师师部于11月22日进驻都匀,兼独山分区。该师152团在贵定一带展开。毕节军分区司令员侯国祥,兼政委赵欲焦,分区同地委、专署于12月3日抵毕节,由18军162团和16军侦察营进驻该分区。12月上旬,兵团又组建了贵阳军分区,调马宗凯任军分区司令员,崔子明兼政委,顾汉臣为副政委。各分区在地委统一领导下,立即挂出牌子,贴出布告,召开大会,宣布政策,大刀阔斧地展开工作。派往各分区的部队积极清剿散匪,维护治安,协助地方征粮,帮助建党建政,地方的工作迅速打开局面。群众深受鼓舞,局势趋向稳定。
在我军的凌厉攻势下,驻贵州的军队节节败退,军政头目谷正伦、韩文焕、何绍周丢下部队逃往重庆,其19兵团和各保安部队退缩于黔西南一隅,犹豫仿徨,等待观望,有的已在寻找出路准备起义。依据这一些动向,兵团和省委对贵州境内所有部队采取政治解决,努力争取他们起义
1月2日,二野刘、邓首长对西南地区军政人员发出“四项忠告”,为咱们进行政治争取提供了有力武器。兵团党委和首长及时提出具体实际的要求:各部队、各分区首长都要亲自出面,多做工作。同时争取地下党的和爱国民主人士大力协助,以尽快打开局面。兵团和17军敌工部都在贵阳设立了联络站和交际处,通过登记和安排校以上军官,了解情况,联络人员,开展工作。
通过各方面的争取,驻遵义的贵州省绥靖副主任陈铁和贵州第二绥靖司令吴剑平,带领属下734人,在10军临近遵义时宣布起义。接着军49军275师师长陈德明又率两个团3000多人于金沙起义。陈德明当即被任命为遵义分区副司令员。不久,由四川溃退的宋希镰部227团、228团(统由228团团长陈鉴明率领)逃入遵义地区。陈德明利用陈鉴明的胞兄弟关系,说服其率部起义。在此期间,逃往普安的89军328师派代表到贵阳,主动和17军联系。兵团当即决定由17军赵健民军长接见,当面阐明我党我军的政策和态度,鼓励他们多做工作,力争退于黔西南地区的正规军和保安部队一起起义。他们欣然答应,并决定89军同我17军沟通电台联系,以便及时商讨起义有关事宜。与此同时,我地下党同黔西南绥靖司令谭本良也取得了联系,谭也同意起义。经过近半个月的工作,我们与溃退在黔西南的军达成协议:我方答应按起义部队对待,保证所有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愿回家者发给路费;对方答应保证滇黔公路畅通。12月10日,军19兵团司令官王伯勋,89军军长张涛、49军军长王景渊、黔西南绥靖司令谭本良联合通电起义。此后,272师师长余启佑、独1师师长糜有池、独2师师长罗湘培、独3师师长程奎朗以及黔桂边万世炯部(包括234师),亦相继宣布起义。12月12日,上述各起义部队共同派出代表,上交了部队兵力、装备、驻地等表报文件表示愿服从的领导。兵团政委接见了这些代表,对他们毅然弃暗投明,为贵州的解放所做的贡献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对起义将领安排了适当的工作,谭本良为兴仁专区的解放委员会主任,刘鹤鸣任毕节专区支前委员会主任。
对这一大批起义部队,兵团和省委派出以军大第5分校副政委李一非为团长、夏德义为副团长的军政工作团进行接管。随后以工作团为基础,组建了兴仁地委和行署领导机构,由人滇作战归来的49师兼兴仁军分区,汪家道任司令员,李一非兼政委,夏德义任副政委。兴仁地区的工作逐步展开。至此,接管全省的工作基本就绪。
兵团和省委十分重视支前工作,明白准确地提出要把这项任务放在全省工作的头等位置来抓。但是.由于敌人的破坏,全省公路干线已陷于瘫痪;贵州本来就穷,解放后我们要包养接管过来的人员,我军和大批地方干部以及过境部队的食粮也需要筹措;加上土匪的骚扰破坏,征粮工作困难极大。针对当时存在的畏难情绪,杨勇司令员、政委强调指出:‘.只有尽快解放全西南,我们的困难才能最终解决。因而不管眼前有多少困难,也要从全局利益着想,保证完成支前任务。”全省的支前工作就是按照这一个要求做的。
为统一和加强对全省支前工作的领导,兵团进入贵阳的第3天,即l1月24日就发布命令,组建全省的支前领导机构—贵州省支前司令部。由17军军长赵健民任司令员,省委副书记徐运北任政治委员,兵团军政处长何光宇任参谋长。下设供应部和交通部,由贵阳市军管会财政接管部部长边裕昆兼任供应部长,兵团供给部长董志常为副部长;以贵阳市军管会建设接管部长傅家选兼交通部长,17军副参谋长孙仁道为副部长,集中解决物资供应,特别是粮食的供应和交通畅通问题。
交通方面主要是抢修敌人破坏的公路、桥梁、要隘。为此,交通部组建了由有关各方人士参加的抢修委员会,协力抢修。办公室人员主要由17军司令部人员组成。以兵团工兵总队和四野工兵第6团为主,并动员交通部门职工突击抢修。当时技术力量和器材极为困难,工作人员就深入群众,请出工程技术人员,制订抢修方案,并逐家逐户动员职工参加抢修。物资器材,就靠职工到仓库废料中去找,从报废的车辆和设备上拆卸,到旧货摊上去买。经日夜苦战,于1949年12月,采取架设便桥的应急措施修通了湘黔、滇黔公路。同时发动职工,抢修出一批汽车投人运输,保证了我主力及时人川、入滇作战。随后又修复了各干线的永久性桥梁,畅通了公路干线。
支前的另一困难是粮食的保证。各地、县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解放后立即动员和组织党政军民一起动手,下乡征粮。很多县长、县委书记与群众一道下乡运粮。供应部还制订了严格的管理办法。驻黔部队、机关的食粮主要靠自己征集,仓库粮食首先用于保证前线和过境部队的需要。由于全省军民同心协力,积极筹集,保证了10军、16军,18军人川作战和49师等人滇作战之需。1950年1月,当第18军受命进军西藏时,贵州也尽力予以支援,除从各部队调给轻便武器外,还从兵团机关和17军调出骡马2000多匹、汽车40辆,选调3001〕人,组建两个运输团,以加强运输力量。又组建了一个工兵团调给18军,投入修建康藏公路。兵团党委、首长和各军、师还致电18军,并派出慰问团慰问。
事实证明,党中央、主席决定在解放初期的那个历史转变时期,由军队出面经营新区工作,对于实现新旧交替,既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第5兵团广大指战员和入黔的广大干部,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圆满完成了这一历史重任。我们曾参加这一工作的,每谈及此事时,都认为省委和第5兵团坚决执行党中央和西南局的批示,抓得紧,管得严,工作认真谨慎,在解放初期争取到了极为宝贵的两个多月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时间,胜利地完成了支前任务,为大西南的解放做出了贡献,也为后来的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